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伴随着处处可闻的鞭炮声和熊熊燃烧的火焰,伊朗的跳火节开始了,这是伊朗最盛大也是最危险的节日。据伊朗通讯社报道,今年伊朗因庆祝跳火节死亡的就有3人,受伤421人。
跳火节定在伊朗新年诺鲁兹节所在周的周二,作为伊朗新年的序曲,跳火节象征着新的一年的开端。一个如此有趣又热闹的节日怎么会听起来如此恐怖?当天上午,德黑兰的每一条街道上都能间或听到一记记“噼里啪啦”的爆裂声,青少年们玩摔炮和小炮仗,猛得一记炸裂让人心惊肉跳。

晚上6点左右,德黑兰市区大大小小广场都已经聚集了不少青年人。他们用木柴点燃了篝火,用手机大声放着劲爆的歌曲。“来啊来啊!”其中一个手拿烟花棒的青年在招呼旁边围观的人,“快过来!来火这里!”我正想下车去看看,突然一个响声巨大的炮竹炸裂在我的车门前,我哆嗦着立即关上了车门。

排队跳过火焰的青年

8点左右,德黑兰彻底沸腾了,烟花腾空四起,街角随处可见燃起的篝火,胆大的焰火表演和欢呼雀跃的人群。人们排着队,相互鼓舞着跳过火堆,即使是戴头巾或者身着罩袍的妇女也潇洒地卷起罩袍,丝毫不担心罩袍会被点燃,体态轻盈地飞跃过火堆,引来了周围男性的阵阵口哨声。

危险的焰火表演

德黑兰的夜空布满七彩烟花,绚烂夺目,也不乏中国人最熟悉的孔明灯,一盏盏扶摇直上。这些孔明灯多数从中国进口而来,有的写着中文“许愿灯”。除了孔明灯,伊朗的多数烟花炮竹也是中国制造,德黑兰的大街小巷都有小商贩出售。烟火此起彼伏,但到了午夜12点,庆祝仪式结束,整座城市又重归寂静,空气中弥漫着烟火味道。

过去伊朗人庆祝跳火节的方式以放烟花和焰火表演为主,而今随着烟火形式的多样性和伊朗政治环境的不稳定,跳火节的庆祝形式也随着时代发生了变化。跳火节逐渐演变成了青年人宣泄不满、挑战刺激的危险节日,每年都有无数人在节日当晚因为被火焰烧伤、被鞭炮炸伤而身亡。针对近年来愈演愈烈的跳火节危险事件,政府并未采取太多事前控制,只要求跳火节当天伊朗全国1600余个消防站做好应对跳火节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。


  

过去,我的厄运归火,火的好运归我;现在,我的好运归火,火的厄运归我

跳火节源自琐罗亚斯德教,此教被伊斯兰教徒贬称为“拜火教”,因崇拜圣火而得名。3世纪中叶,拜火教从东传入中国,唐代后统称为“祆(xian)教”。金庸《倚天屠龙记》中的“魔教”明教就是来源于琐罗亚斯德教。

琐罗亚斯德教确立了单一神,全能且不为人所能见,而火是最高主神阿胡拉·马自达最早创造出来的儿子,主神要求信徒向着光的方向祈祷。古人唯一能掌控的光源就是火,于是他们修建火神庙来保证焰火永不熄灭。古时人们庆祝跳火节是希望借由火焰来驱除灾难,琐罗亚斯德教认为,象征神的绝对和至善,是“正义之眼”,而跳火则意味着用火来净化身体、祛除病魔、跳过灾难,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平安喜乐、繁荣昌盛。

在公元633年阿拉伯人带着伊斯兰教入侵波斯前,琐罗亚斯德教一直是伊朗高原的主要宗教。阿拉伯人占领后,尽管人们开始信仰伊斯兰教,将其定为国教,但从琐罗亚斯德教时代流传至今的传统和庆典,如跳火节和诺鲁兹节,依然对伊朗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。这些节日在历史的长河中,已逐渐由宗教节日演变成民俗活动。

伊朗讽刺漫画:波斯语“跳火节”,喻指跳火节的危险性。


        对于如此危险的跳火节,一些宗教人士对此提出异议,认为政府有责任引导国民正确庆祝跳火节,庆祝形式应该回归传统。许多伊朗朋友说,跳火节每年都有很多人受伤,往人身上扔炮竹是常有之事。他们总会摇头惋惜:“过去的庆祝有烟花有表演,老人小孩都可以上街玩,现在的人们都疯了。”在越来越危险的伊朗跳火节,多数伊朗人只能选择在家中,欣赏窗外近在咫尺的烟花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韩静仪

韩静仪

18篇文章 8年前更新

财新世界说专员

文章